一篇清单带你洞察政治、理解世界

 

2017-12-17 「得到」 罗辑思维 刘苏里

 

引言

 

亚里士多德说,人是政治动物。有人扎堆,就有政治。想过平安、幸福的日子,跟人有关、跟国家的关系更大。建立怎样的国家,才能过上好日子?先哲们有的专门写书,流传下来;也有的思考什么是坏日子、发出警告。

 

这篇清单,展示的就是先哲们对于“人类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”的思考。看懂了它,你就从根本上洞察了政治、理解了世界。

 

1. 主题词:城邦、正义

 

推荐书目:柏拉图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《理想国》

 

苏格拉底和柏拉图,是师徒关系。苏格拉底关心城邦的制度安排。他最早提出并追问“善”“美德”是什么、可教不可教问题,认为没人能掌握关于美德的全部知识。追求关于美德知识的过程,就是一种幸福生活。他给出的答案,更适合哲学家。

 

柏拉图扩展了老师的问题,并设计了“理想国”的全面方案:废除财产私有和家庭、优生优育、国家统一教育儿童、哲学王统治城邦、人分三等,各守其分……做到这些,正义也就实现了。著名的“柏拉图洞穴”比喻,就是为他的正义研究服务的。

 

2. 主题词:政治伦理

 

推荐书目:亚里士多德《尼克马可伦理学》《政治学》

 

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,是古典时代政治学的集大成者。他思考的中心问题,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政制,人与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伦理,才能保证过上好日子。

 

《政治学》处理了前一个问题,《伦理学》处理了后一个问题。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老师,他赞同民主制度。

 

3. 主题词:国家

 

推荐书目:马基雅维利《君主论》、霍布斯《利维坦》

 

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学的鼻祖,是西方政治理论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枢纽人物。他最大的贡献,是划分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,强调建国、治国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。

 

1642年,英国爆发内战,克伦威尔砍了国王的脑袋。霍布斯是保皇党,不忍生灵涂炭、英伦凋敝, 奋笔写下《利维坦》,呼吁建立秩序,树立国家绝对权威。他的理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为什么“国家是人造的”,颠覆了亚里士多德“城邦先于人”的成见。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假说——“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”,广为流传。

 

4. 主题词:权力分立、代议制

 

推荐书目:洛克《政府论》、孟德斯鸠《论法的精神》、密尔 《代议制政府》

 

洛克在《政府论》中,提出权力分立学说,论证了“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”,彻底终结了“君权神授”论,成为后生们死磕政府统治合法性的“挡箭牌”。

 

到孟德斯鸠,“三权分立”理论臻于完善。《论法的精神》对自然条件与一国政法关系的论述,更让人大开眼界。

 

而密尔的《代议制政府》,为共和国公民如何代表自己执政,找到了解决方案。

 

这三部政治哲学著作,为西方民主宪政制度的确立,做了周密的理论铺垫。万事俱备,只差最后一块砖瓦,这座大厦就将完美收官。

 

5. 主题词:主权在民

 

推荐书目:卢梭《社会契约论》

 

1762年,美国革命爆发前夜,卢梭发表了著名的《社会契约论》。其中的“公共意志”学说,一直受到批评,但“主权在民”理论,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,铺上最后一块基石。

 

大革命期间,法国人喊出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,他们扛着的,正是卢梭这面大旗。

 

6. 主题词:反乌托邦·过去时

 

推荐书目:奥威尔《1984》、凯斯特勒《正午的黑暗》

 

1984》是反乌托邦三部曲最重要的一曲,也是奥威尔最重要的作品。它以寓言方式,构建了一个人类处境的经典剧场:在那里,战争即和平,谎言即真理,仇恨即友爱。作者天才的想象力,成就了一部伟大的政治哲学作品。

 

在我看来,《正午的黑暗》是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姊妹篇。凯斯特勒以小说方式,完整复盘了个人与运动,与组织,与领袖的关系模式,并做了理论概括。作品穿插社会心理学、实验心理学,以及意识科学等方法,将一个人如何甘愿自污,以及旁观者微妙的心理调试,推到理论的悬崖。

 

7. 主题词:反乌托邦·未来时

 

推荐书目:扎米亚京《我们》、赫胥黎《美丽新世界》

 

《我们》是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奠基性作品。作者构造的“联众国”,把“生活”其中的人的心态,用高度数字化方式,给管了起来。书中随处可见震撼人心的话,比如“我们的革命是最后的,永远不会再来一场,这谁都知道。”“你的病,是你长出了心灵。”

 

《美丽新世界》里的场景,现代人恐怕最熟悉了。“嗦麻”这个怪物,让人只记得快乐;婴儿孵化车间,让刚出生的孩儿仇恨花朵;人们不会思考,丧失创造力,做爱代替了爱情……

 

1984》,人因失去自由痛苦;《美丽新世界》,人因摆脱自由而欢呼。作品对人类处境的预言,可谓振聋发聩。

 

8. 主题词:正义分配

 

推荐书目:罗尔斯《正义论》

 

20世纪政治哲学的两座高峰,一座就是《正义论》。这本书出版前,政治实践和观念争吵,已有半个世纪。因此《正义论》的思想对手,有自由至上主义、极权主义和福利国家理论。

 

罗尔斯构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,一是自由优先于其他价值,二是不公平的分配,只有有利于最弱势群体,才能被允许。他的正义分配理论非常激进,超过福利国家理论——追求从起点到终点几乎每个环节的起点的公平,因而遭到来自左右两个阵营的严厉批评。

 

9. 主题词:新自由主义

 

推荐书目:哈耶克《自由秩序原理》《通向奴役之路》

 

哈耶克是新自由主义的标志性人物,主张自由市场资本主义,反对计划经济、集体主义。认为计划经济集中决策,导致政府集权、效率低下、违背人性,是“通向奴役的道路”。

 

《自由秩序原理》是现代自由主义的经典作品,系统论述了自由至高的价值。它的自由秩序是自然演化的结果,而非人为设计的理论,影响深巨。

 

10. 主题词:个人权利

 

推荐书目:诺奇克《无政府、国家与乌托邦》

 

20世纪政治哲学的另一座高峰,就是诺奇克的这本书了。它是冲思想的敌人《正义论》来的,继承洛克等人社会契约传统,把国家建立在至高的个人权利之上,发明了“最低限度国家”理论,因而也规划了“乌托邦”——一个人人自由进出的理想国度。

 

要过好日子,必须解决两个问题:一,人与人的关系;二,如何建立一个好国家。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上面这些经典的原因。

 

然而经典难读。所以,我在「得到」专栏《刘苏里·名家大课》中为你请到了国内著名的哲学家、政治学家解读这些经典。比如:刘瑜、周国平、刘小枫、郑也夫、彭钢、王建勋……

 

他们将会用精彩、通俗、照见现实的方式,为你解读这些政治学经典著作,让你理解人,理解政治,洞察这个复杂的世界。